2024年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靠谱的炒股杠杆平台,27款人形机器人争相炫技,有的拿着锅铲现场炒菜,有的手握毛笔挥毫泼墨……一个个科幻电影般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场景正逐渐走向现实。《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》首次写入“具身智能”,使得具身智能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。
今年年初,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上,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吴红表示,具身智能机器人是未来产业新赛道,是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业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领域。而在广州“12218”现代化产业体系中,也专门将具身智能作为六大未来产业之一。虽然目前具身智能还处在产业发展培育期,但其作为国家重点培育的未来产业,充满了无限可能和潜力,未来也将持续推动各行各业的创新和发展。
广州具身智能领域密集突破
据天眼查数据,广州拥有机器人相关企业近5万家,位居全国城市第二。2024年被称为“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元年”。过去一年里,广州在具身智能领域也迎来密集突破。以广汽集团、越疆机器人、小鹏汽车、里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企业相继发布新一代人形机器人产品,覆盖工业制造、场景服务等多元化领域,展现出广州在硬件研发、AI融合及商业化落地上的独特优势。
广汽集团于2024年12月26日发布第三代全尺寸轮足人形机器人GoMate。这款全尺寸轮足人形机器人全身拥有38个自由度,在四轮足状态下高度约1.4米,两轮足站姿高度可达1.75米,具备全地形通行能力。其创新采用可变轮足结构,可灵活切换四轮足与两轮足模式,在抗干扰性、自主导航及精准控制上表现突出。据介绍,目前GoMate上的电机、驱动器等核心部件都是广汽集团自研产品,这也是这款产品的核心优势之一。
越疆机器人作为全球首家实现“AI+协作机器人”规模化商业化的公司,2024年4月,其推出的具身智能机器人X-Trainer已在多家制造业龙头企业中落地应用。
小鹏汽车则在2024年11月推出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,搭载图灵AI芯片、端到端大模型及AI鹰眼视觉系统,通过仿人结构设计实现高精度工业操作。目前Iron已进入小鹏汽车工厂,承担螺丝拧紧等组装任务,未来还将拓展至门店场景,执行客户迎宾与交互服务。这一布局标志着人形机器人从单一生产工具向“制造+服务”双场景延伸。
此外,里工智能推出的第二款全尺寸人形机器人“里掂F1”引发行业关注。目前里工已收获多领域订单,计划于2025年第二季度启动交付,加速技术成果向市场转化。
从技术路径看,广州企业正形成差异化竞争力:广汽依托汽车制造经验深耕轮足融合技术,越疆聚焦工业协作机器人商业化闭环,小鹏探索“汽车+机器人”生态协同,里工则瞄准高精度工业场景需求。这些突破不仅推动伺服系统、仿生关节等产业链核心部件的国产化,更通过AI大模型与具身智能的深度结合,加速机器人从“单点执行”向“自主决策”跨越。
建议推动智能装备、人工智能等产业融合创新
作为工业大省,广东发展具身智能有着独特优势。今年3月发布的《2024年广东省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》显示,2024年广东省工业机器人产量达24万台,同比增长31.2%,占全国的40%以上。而广州作为制造业与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,正以政策红利、产业链协同为抓手,全力推进具身智能产业发展。
近年来广东省及广州市密集出台政策,为具身智能产业注入强劲动能。2022年出台的《广州市现代高端装备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》明确要重点发展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各类工业机器人、服务机器人等智能专用设备。2025年3月,广东省进一步出台《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》,提出12项支持举措。
在产业协同方面,今年2月广州正式成立“智能装备和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联盟”。该联盟整合广汽、越疆、新松等行业重点企业的资源,聚焦技术创新、产业协同、人才培养和市场拓展等多个领域,通过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,加强政、企、学、研的合作,加速科技成果转化,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。
“要进一步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,广州还需要从跨行业融合创新、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发力。”华南理工大学教授、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执行院长俞祝良表示,人形机器人目前处于蓬勃发展阶段,广州需抓住机遇,构建从技术研发到市场应用的完整生态。
他指出,广州“12218”现代化产业体系非常注重产业的协同创新。“建议重点推动智能装备、人工智能、半导体等产业的融合创新,例如研发高精度机器人控制系统,并探索与智能无人系统、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的结合,提升机器人在复杂场景中的适应能力。”
同时,他认为,广州不仅需要在技术创新上取得突破,更需要推动机器人产业的市场化应用靠谱的炒股杠杆平台,尤其是在公共服务、医疗健康、养老照护、教育等领域。